声明

本文是学习GB-T 19557.5-2017 植物品种特异性、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大白菜. 而整理的学习笔记,分享出来希望更多人受益,如果存在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

1 范围

GB/T 19557 的本部分规定了大白菜[Brassica cam pestris L. ssp.
pekinensis (Lour)Olsson]品种

特异性、 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的技术要求和结果判定的一般原则。

本部分适用于大白菜品种特异性、 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和结果判定。

2 规范性引用文件

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

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。

GB/T 3543.3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净度分析

GB/T 3543.4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发芽试验

GB/T 3543.6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水分测定

GB 16715.2 瓜菜作物种子 第2部分:白菜类

GB/T 19557.1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、 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总则

TG/105/4 植物品种特异性、 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大白菜(Guidelines for
the conduct of

tests for distinctness,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—Chinese cabbage)

3 术语和定义

GB/T 19557.1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。

3.1

群体测量 single measurement of a group of
plants or parts of plants

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测量,获得一个群体记录。

3.2

个体测量 measurement of a number of
individual plants or parts of plants

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逐个测量,获得一组个体记录。

3.3

群体目测 visual assessment by a single
observation of a group of plants or
parts of plants

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目测,获得一个群体记录。

3.4

个体目测 visual assessment by observation of
individual plants or parts of plants

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逐个目测,获得一组个体记录。

4 符号

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。

GB/T 19557.5—2017

MG: 群体测量。

MS: 个体测量。

PQ: 假质量性状。

QL: 质量性状。

QN: 数量性状。

VG: 群体目测。

VS: 个体目测。

*:标注性状为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(UPOV)
用于统一品种描述所需要的重要性状,除非受环

境条件限制性状的表达状态无法测试,所有 UPOV 成员都应使用这些性状。

:本文件中下划线是特别提示测试性状的适用范围。

5 繁殖材料要求

5.1 繁殖材料以种子形式提供。

5.2 提交的种子数量至少为50 g。

5.3 提交的种子应外观健康,活力高,无病虫侵害,质量应达到 GB16715.2
的要求,即:净度≥98%,发 芽率≥85%,水分≤7%,检测方法按照GB/T 3543.3,GB/T
3543.4 和 GB/T 3543.6 执行。

5.4
提交的种子一般不进行任何影响品种性状表达的处理。如果已处理,应提供处理的详细说明。

5.5 提交的种子应符合中国植物检疫的有关规定。

6 测试方法

6.1 测试周期

测试周期一般至少为2个独立的生长周期。

6.2 测试地点

测试通常在一个地点进行。如果某些性状在该地点不能充分表达,可在其他符合条件的地点对其

进行观测。

6.3 田间试验

6.3.1 试验设计

待测品种和近似品种相邻种植。

以穴播方式种植。每个小区不少于30株,小区设2行,行距60 cm~70 cm,株距45
cm~50 cm。

共设2个重复。

6.3.2 田间管理

参照当地大田生产管理方式或根据测试品种的特殊要求进行。各小区田间管理应严格一致,同一

管理措施应当日完成。

6.4 性状观测

6.4.1 观测时期

性状观测应按照表 A.1 和表 A.2 列出的生育阶段进行。附录 B
对这些生育阶段进行了解释。

GB/T 19557.5—2017

6.4.2 观测方法

性状观测应按照表 A.1 和表 A.2 规定的观测方法(MG、MS、VG、VS)
进行。部分性状观测方法见

B.2 和 B.3。

6.4.3 观测数量

除非另有说明,个体观测性状(VS、MS)
每个小区植株取样数量为20个,在观测植株的器官或部位

时,每个植株取样数量应为1个。群体观测性状(VG、MG)
应观测整个小区或规定大小的群体。

6.5 附加测试

必要时,可选用表 A.2 中的性状或本部分未列出的性状进行附加测试。

7 特异性、 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判定

7.1 总体原则

特异性、 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判定按照GB/T 19557.1确定的原则进行。

7.2 特异性的判定

待测品种应明显区别于所有已知品种。在测试中,当待测品种至少在一个性状上与最为近似的品

种具有明显且可重现的差异时,即可判定待测品种具备特异性。

7.3 一致性的判定

采用1%的总体标准和至少95%的接受概率。当样本大小为6株~35株时,最多允许有1个异型

株;当样本大小为36株~82株时,最多允许有2个异型株。

7.4 稳定性的判定

如果一个品种具备一致性,则可认为该品种具备稳定性。
一般不对稳定性进行测试。

必要时,可以种植品种的下一代种子(常规种)或新配制的种子(杂交种),与以前提供的繁殖材料相

比,若性状表达无明显变化,则可判定该品种具备稳定性。

对于杂交种,除直接对杂交种本身进行测试外,还可以通过对其亲本系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鉴定的方

法进行鉴定。

8 性状表

8.1 概述

根据测试需要,将性状分为基本性状、选测性状,基本性状是测试中需测试的性状。表
A.1 列出了 大白菜基本性状,表 A.2
列出了大白菜可以选择测试的性状。性状表列出了性状名称、表达类型、表达

状态及相应的代码和标准品种、观测时期和方法等内容。

8.2 表达类型

根据性状表达方式,将性状分为质量性状、假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三种类型。

GB/T 19557.5—2017

8.3 表达状态和相应代码

每个性状划分为一系列表达状态,为便于定义性状和规范描述,每个表达状态赋予一个相应的数字

代码,以便于数据记录、处理和品种描述的建立与交流。

8.4 标准品种

性状表中列出了部分性状有关表达状态相应的标准品种,以助于确定相关性状的不同表达状态和

校正年份、地点引起的差异。

9 分组性状

本部分中,品种分组性状如下:

a) * 叶球:顶部闭合类型(表 A.1 中性状25);

b) * 叶球:形状(表 A.1 中性状30);

c) * 成熟期(表 A.1 中性状38)。

10 技术问卷

申请人应按附录C 填写大白菜技术问卷。

GB/T 19557.5—2017

A

(规范性附录)

大白菜性状表

A.1 大白菜基本性状

大白菜基本性状见表 A.1。

A.1

性状

序号

性状

观测时期

和方法

表达状态

标准品种

代码

1

子叶:大小

QN

21

VG

青研1号

1

北京新三号

2

潍白秋玉

3

2

子叶:颜色

PQ

21

VG

黄绿色

快菜6号

1

浅绿色

北京小杂56

2

中等绿色

津绿60

3

深绿色

津绿75

4

3

*外叶:颜色

PQ

30

VG

黄绿色

1

浅绿色

北京小杂56

2

中等绿色

北京新三号

3

深绿色

津绿60

4

灰绿色

5

4

外叶:花青甙显色

QL

30

VG

1

9

5

外叶:光泽度

QN

30

VG

无或极弱

1

极弱到弱

2

青研1号

3

弱到中

4

北京新三号

5

中到强

6

津绿60

7

强到极强

8

极强

9

GB/T 19557.5—2017

A.1 ( 续 )

性状

序号

性状

观测时期

和方法

表达状态

标准品种

代码

6

外叶:背面茸毛

QN

30

VG

无或极疏

津绿60

1

极疏到疏

2

青研春白2号

3

疏到中

4

青研八号

5

中到密

6

7

密到极密

8

极密

9

7

外叶:纵切面形状

QN

(+)

30

VG

1

津绿60

2

北京小杂56

3

8

外叶:叶缘波状

QN

(+)

30

VG

无或极小

1

极小到小

2

青研1号

3

小到中

4

北京新三号

5

中到大

6

7

大到极大

8

极大

9

9

外叶:叶缘缺刻

QL

(+)

30

VG

1

圆齿

2

锯齿

3

重齿

4

10

外叶:泡状突起大小

QN

(+)

30

VG

无或极小

1

极小到小

2

丰抗78

3

小到中

4

津绿75

5

中到大

6

7

大到极大

8

极大

9

GB/T 19557.5—2017

A.1 ( 续 )

性状

序号

性状

观测时期

和方法

表达状态

标准品种

代码

11

*外叶:泡状突起数量

QN

30

VG

无或极少

1

极少到少

2

青研春白2号

3

少到中

4

北京小杂56

5

中到多

6

津绿60

7

多到极多

8

极多

9

12

外叶:叶脉粗细

QN

(十)

30

VG

1

2

3

13

x植株:生长习性

QN

(十)

41

VG

直立

津绿60

1

半直立

北京新3号

2

平展

新乡小包23

3

14

*植株:高度

QN

43

MS

极矮

夏白45

1

极矮到矮

2

秦白2号

3

矮到中

4

北京新三号

5

中到高

6

津绿75

7

高到极高

8

极高

太原二青

9

15

植株 ·开展度

QN

43

MS

极小

1

极小到小

2

津绿60

3

小到中

4

北京新三号

5

中到大

6

丰抗78

7

大到极大

8

极大

9

GB/T 19557.5—2017

A.1 ( 续 )

性状

序号

性状

观测时期

和方法

表达状态

标准品种

代码

16

植株:侧芽

QL

(+)

43

VG

1

9

17

*外叶:形状 PQ

(十)

43

VG

近圆形

1

宽倒卵形

2

倒卵形

3

长倒卵形

4

长圆形

5

18

外叶:长度

QN

(a)

43

MS

极短

1

极短到短

2

潍白秋玉

3

短到中

4

北京新三号

5

中到长

6

津绿60

7

长到极长

8

极长

9

19

外叶:宽度

QN

(a)

(+)

43

MS

极窄

1

极窄到窄

2

北京小杂56

3

窄到中

4

北京新三号

5

中到宽

6

丰抗70

7

宽到极宽

8

极宽

9

20

*外叶:中肋颜色

PQ

(+)

43

VG

白色

1

绿白色

2

浅绿色

3

中等绿色

4

21

外叶:中肋横切面形状

PQ

(b)

43

VG

青研春白3号

1

津绿60

2

GB/T 19557.5—2017

A.1 ( 续 )

性状

序号

性状

观测时期

和方法

表达状态

标准品种

代码

22

外叶:中肋长度

QN

(a)

43

MS

极短

1

极短到短

2

潍白秋玉

3

短到中

4

北京新三号

5

中到长

6

巨龙秋宝

7

长到极长

8

极长

9

23

外叶:中肋宽度

QN

(a)

(b)

43

MS

极窄

1

极窄到窄

2

北京小杂56

3

窄到中

4

北京新三号

5

中到宽

6

青研八号

7

宽到极宽

8

极宽

9

24

外叶:中肋厚度

QN

(a)

(+)

43

MS

极薄

1

极薄到薄

2

津绿75

3

薄到中

4

秦绿60

5

中到厚

6

青研八号

7

厚到极厚

8

极厚

9

25

*叶球:顶部闭合类型

QN

(+)

50

VG

开放

津绿60

1

半开放

北京小杂56

2

闭合

北京新三号

3

26

*仅适用于闭合类型品种:叶 球:抱合类型

PQ

(十)

50

VG

拧抱

太原二青

1

合抱

青研春白2号

2

叠抱

北京新三号

3

GB/T 19557.5—2017

A.1 ( 续 )

性状

序号

性 状

观测时期

和方法

表达状态

标准品种

代码

27

仅适用于闭合类型品种:叶球:

顶部形状

PQ(十)

50

VG

1

2

3

28

仅适用于闭合类型品种:叶球:

上部颜色

PQ

(+)

50

VG

白色

1

绿色

2

黄色

3

紫色

4

29

*仅适用于绿色类型品种:叶

球:上部绿色程度

QN

(+)

50

VG

极浅

1

极浅到浅

2

3

浅到中

4

胶白秋丰

5

中到深

6

津青60

7

深到极深

8

极深

9

30

*叶球:形状

PQ

(+)

50

VG

球形

1

头球形

2

筒形

3

长筒形

4

炮弹形

5

31

叶球:高度

QN

50

MS

极矮

1

极矮到矮

2

秦白二号

3

矮到中

4

北京新三号

5

中到高

6

津绿75

7

高到极高

8

极高

太原二青

9

GB/T 19557.5—2017

A.1 ( 续 )

性状

序号

性状

观测时期

和方法

表达状态

标准品种

代码

32

叶球:宽度

QN

50

MS

极小

1

极小到小

2

津绿60

3

小到中

4

北京小杂56

5

中到大

6

秦白二号

7

大到极大

8

极大

9

33

*叶球:内叶颜色 PQ

(十)

50

VG

白色

1

浅黄色

2

中等黄色

3

橙色

4

紫色

5

34

*叶球:重量

QN

50

MS/MG

极轻

1

极轻到轻

2

小杂56

3

轻到中

4

北京新三号

5

中到重

6

丰抗78

7

重到极重

8

极重

9

35

叶球:短缩茎形状

PQ

(十)

50

VG

扁圆形

1

近圆形

2

近椭圆形

3

锥形

4

GB/T 19557.5—2017

A.1 ( 续 )

性状

序号

性状

观测时期

和方法

表达状态

标准品种

代码

36

叶球:短缩茎长度

QN

(十)

50

MS/MG

极短

1

极短到短

2

津绿60

3

短到中

4

北京新三号

5

中到长

6

北京大拧心

7

长到极长

8

极长

9

37

叶球:花蕾

QL

(十)

50

VG

1

9

38

成熟期

QN

50

MG

极早

1

极早到早

2

北京小杂56

3

早到中

4

北京新三号

5

中到晚

6

太原二青

7

晚到极晚

8

极晚

9

A.2 大白菜选测性状

大白菜选测性状见表 A.2。

A.2 大白菜选测性状表

性状

序号

性状

观测时期

和方法

表达状态

标准品种

代码

39

抗性:霜霉病

QN

(+)

23

VG

高抗

1

高抗到抗

2

3

抗到耐

4

5

耐到感

6

GB/T 19557.5—2017

A.2 ( 续 )

性状

序号

性状

观测时期

和方法

表达状态

标准品种

代码

39

抗性:霜霉病

QN

(十)

23

VG

7

感到高感

8

高感

9

40

抗性:病毒病

QN

(+)

24

VG

高抗

1

高抗到抗

2

3

抗到耐

4

5

耐到感

6

7

感到高感

8

高感

9

41

抗性:黑斑病

QN

(+)

24

VG

高抗

1

高抗到抗

2

3

抗到耐

4

5

耐到感

6

7

感到高感

8

高感

9

42

抗性:黑腐病

QN

(+)

24

VG

高抗

1

高抗到抗

2

3

抗到耐

4

5

耐到感

6

7

感到高感

8

高感

9

GB/T 19557.5—2017

A.2 ( 续 )

性状

序号

性状

观测时期

和方法

表达状态

标准品种

代码

43

田间耐热性

QN

(十)

42-43

MG

极弱

1

极弱到弱

2

3

弱到中

4

5

中到强

6

7

强到极强

8

极强

9

44

外叶:数量

QN

43

MS

极少

1

极少到少

2

北京小杂50号

3

少到中

4

北京小杂61号

5

中到多

6

青研八号

7

多到极多

8

极多

9

45

叶球:紧实度

QN

50

VG

1

2

3

46

叶球:叶片数量

QN

(+)

50

MS

极少

1

极少到少

2

北京小杂50号

3

少到中

4

北京小杂61号

5

中到多

6

青研八号

7

多到极多

8

极多

9

GB/T 19557.5—2017

A.2 ( 续 )

性状

序号

性状

观测时期

和方法

表达状态

标准品种

代码

47

叶球:软叶率

QN

(+)

50

MS

极低

1

极低到低

2

青研八号

3

低到中

4

高抗一号

5

中到高

6

郑白四号

7

高到极高

8

极高

9

48

耐贮性

QN

(十)

60

MS

极弱

1

极弱到弱

2

北京新一号

3

弱到中

4.

北京新四号

5

中到强

6

北京新三号

7

强到极强

8

极强

9

49

冬性

QN

(十)

70

MG

极弱

1

极弱到弱

2

北京小杂61号

3

弱到中

4

京春王

5

中到强

6

春冠

7

强到极强

8

极强

9

50

花瓣:形状

PQ

82

VG

近圆形

1

倒卵形

2

长倒卵形

3

51

花瓣:大小

QN

82

VG

1

2

3

GB/T 19557.5—2017

A.2 ( 续 )

性状

序号

性状

观测时期

和方法

表达状态

标准品种

代码

52

花瓣:颜色

PQ

82

VG

白色

1

浅黄色

2

中等黄色

3

深黄色

4

橙色

5

GB/T 19557.5—2017

B

(规范性附录)

大白菜性状表的解释

B.1 大白菜生育阶段表

大白菜生育阶段见表 B.1。

B.1 大白菜生育阶段表

编号

名称

描述

10

发芽期

从播种后种子萌动至第1片真叶吐心

20

幼苗期

从第1片真叶展开至第7~10片真叶展开

21

一叶一心

22

二叶一心

23

三叶一心

24

八叶一心

30

莲座期

幼苗期结束至外叶全部展开、心叶刚开始出现抱合

40

结球期

从心叶开始抱合至叶球膨大充实

41

结球初期

42

结球中期

43

结球末期

50

收获期

植株适宜收获

60

贮藏期

70

现蕾期

50%植株现蕾

80

开花期

81

开花始期

50%植株开始开花

82

盛花期

50%植株侧枝开始开花

83

末花期

大部分植株已谢花

90

种子收获期

种子成熟

B.2 涉及多个性状的解释

B.2.1 (a): 观测最大外叶。

B.2.2 (b): 观 测 中 肋 基 部 3 cm~5cm 处 。

B.3 单个性状的解释

注:性状分级和图中代码见表 A.1。

style="width:3.79991in;height:1.83348in" />style="width:3.77332in;height:1.89992in" />style="width:2.85324in;height:1.1132in" />style="width:3.01325in;height:1.2067in" />GB/T 19557.5—2017

B.3.1 7 外叶:纵切面形状

外叶:纵切面形状,不包括外叶基部。

B.3.2 8 外叶:叶缘波状

外叶:叶缘波状,见图 B.1。

style="width:3.7867in;height:1.91334in" />

3

B.1

7

外叶:叶缘波状

B.3.3 9 外叶:叶缘缺刻

外叶:叶缘缺刻,见图 B.2。

style="width:6.13993in;height:1.19988in" />

style="width:2.52662in;height:6.47328in" />

I

style="width:2.91334in;height:6.67912in" />

2

圆齿

style="width:2.4533in;height:5.85992in" />

3

锯齿

style="width:2.73335in;height:5.99346in" />

4

重齿

B.2 外叶:叶缘缺刻

style="width:2.49342in;height:2.39998in" />style="width:2.71321in;height:2.35334in" />style="width:2.75333in;height:2.25346in" />GB/T 19557.5—2017

B.3.4 1 0 外叶:泡状突起大小

外叶:泡状突起大小,见图 B.3。

style="width:2.73335in;height:2.39998in" />

1

无或极小

3

5

7

B.3 外叶:泡状凸起大小

B.3.5 性状12 外叶:叶脉粗细

外叶:叶脉粗细,观测外叶正面叶脉,见图 B.4。

style="width:4.32006in;height:7.26in" />

1

style="width:4.46008in;height:5.53344in" />

3

B.4 外叶:叶脉粗细

B.3.6 性状13 ×植株:生长习性

*植株:生长习性,见图 B.5。

style="width:2.19999in;height:2.39316in" />style="width:2.27331in;height:4.34676in" />GB/T 19557.5—2017

style="width:11.26664in;height:3.83328in" />2

半直立

B.5 * 植株:生长习性

B.3.7 性状16植株:侧芽

植株:侧芽,观测外叶叶腋有无萌动伸长的叶芽。

B.3.8 性状17 ×外叶:形状

×外叶:形状,见图 B.6。

style="width:5.06in;height:3.0668in" />

4

长倒卵形

B.6 * 外叶:形状

B.3.9 性状19 外叶:宽度

外叶:宽度,测量外叶最宽处。

B.3.10 性状20 ×外叶:中肋颜色

*外叶:中肋颜色,观测外叶中肋背面,见图 B.7。

style="width:2.1133in;height:4.63342in" />

5

长圆形

style="width:2.86677in;height:3.32002in" />

1

白色

style="width:2.72674in;height:3.39328in" />

2

绿白色

style="width:2.73335in;height:3.47336in" />

3

浅绿色

GB/T 19557.5—2017

style="width:2.61331in;height:3.46016in" />

4

中等绿色

B.7 * 外叶:中肋颜色

B.3.11 性状24 外叶:中肋厚度

外叶:中肋厚度,测量中肋最厚处。

B.3.12 性状25 *叶球:顶部闭合类型

*叶球:顶部闭合类型,见图 B.8,包括以下几种类型:

1)
开放:叶球顶部介于翻心和包心之间,外面数层球叶叶尖端明显不到中轴线,顶视可见多层
球叶;

2)
半开放:球叶叶片两侧和上部稍向内弯曲,叶尖端接近中轴线,顶视可见2层以上球叶;

3) 闭合:球叶向对侧抱合严密、叶尖端明显超过中轴线,顶视不见内层球叶。

style="width:10.4334in;height:2.38018in" />

I 2 3

开放 半开放 闭合

B.8 * 叶球:顶部闭合类型

B.3.13 性状26 *仅适用于闭合类型品种:叶球:抱合类型

仅适用于闭合类型品种:叶球:抱合类型,见图
B.9,包括以下几种类型:

1) 拧抱:球叶叶片中肋向一侧旋拧;

2) 合抱:球叶叶片两侧和上部稍向内弯曲,叶尖端接近或稍超过中轴线;

3) 叠抱:外球叶向内扣抱,远超过中轴线,把内球叶完全掩盖。

GB/T 19557.5—2017

style="width:1.93992in;height:3.7466in" />

1

拧抱

style="width:2.16664in;height:3.46051in" />

2

合抱

style="width:1.9267in;height:3.39328in" />

3

叠抱

B.9 * 仅适用于闭合类型品种:叶球:抱合类型

B.3.14 2 7
仅适用于闭合类型品种:叶球:顶部形状

仅适用于闭合类型品种:叶球:顶部形状,见图 B.10。

style="width:2.02661in;height:3.86012in" />

1

style="width:2.72659in;height:2.79334in" />

2

style="width:4.07997in;height:2.93326in" />

3

B.10 仅适用于闭合类型品种: 叶球:顶部形状

B.3.15 2 8 仅适用于闭合类型品种
:叶球:上部颜色

仅适用于闭合类型品种: 叶球:上部颜色,见图 B.11。

style="width:2.52677in;height:2.61998in" />style="width:2.64005in;height:3.35324in" />GB/T 19557.5—2017

style="width:3.05998in;height:2.9799in" />

1

白色

style="width:4.04in;height:3.12004in" />

2

绿色

style="width:2.36in;height:3.61254in" />

3

黄色

style="width:2.27331in;height:3.7268in" />

4

紫色

B.11 仅适用于闭合类型品种 :叶球:上部颜色

B.3.16 2 9 *
仅适用于绿色类型品种 :叶球;上部绿色程度

仅适用于绿色类型品种:叶球:上部绿色程度,见图 B.12。

style="width:1.79329in;height:5.53344in" />

3

5

B.12 仅适用于绿色类型品种:叶球;上部绿色程度

B.3.17 性状30 *叶球:形状

*叶球:形状,见图 B.13。

GB/T 19557.5—2017

style="width:11.0533in;height:9.39994in" />

球形 头球形 筒形 长筒形 炮弹形

B.13 * 叶球:形状

B.3.18 性状33 *叶球:内叶颜色

*叶球:内叶颜色,目测叶球纵剖面上部主要颜色,见图 B.14。

style="width:11.63999in;height:3.94301in" />

1 2 3 4 5

白色 浅黄色 中等黄色 橙色 紫色

B.14 * 叶球:内叶颜色

style="width:1.87997in;height:0.88in" />style="width:1.81327in;height:1.83326in" />style="width:1.4599in;height:2.16678in" />GB/T 19557.5—2017

B.3.19 性 状 3 5 叶球:短缩茎形状

叶球:短缩茎形状,目测短缩茎纵剖面形状,见图 B. 15。

style="width:1.9267in;height:2.28668in" />

style="width:11.96001in;height:3.36006in" />

1 2 3 4

扁 圆 形 近圆形 近椭圆形 锥形

图 B. 15 叶球:短缩茎形状

B.3.20 性状36 叶球:短缩茎长度

叶球:短缩茎长度,将叶球纵剖,测量短缩茎基部到顶点的距离。

B.3.21 性 状 3 7 叶球:花蕾

叶球:花蕾,将叶球纵剖,观测中心柱顶部花蕾有无。

B.3.22 性 状 3 9 抗性:霜霉病

B.3.22. 1 测试材料播于室内8 cm
营养钵或育苗盘中。育苗土按草炭:田园土1:2的比例配制。每钵播

2粒~3粒种子。1叶期定苗。保证苗齐、苗壮,整齐一致。每测试材料设3次重复,每次重复10株。

B.3.22.2 苗期人工接种鉴定:当幼苗长至2片真叶时,用清水配成1×10'个/mL
孢子囊悬液,用滴接 法在每个叶片上滴 一 滴(约20μL)
霜霉菌悬液。接种后在20℃左右黑暗中保湿24 h, 揭掉保湿物,保
持在25℃左右、夜间相对湿度在90%以上。到第7天,再在16℃~20℃下保湿16
h~24h 。 至 第 8

天调查病情。按式(B.1) 计算病情指数。

style="width:2.48681in;height:0.63338in" /> … … … … … … … …(B. 1)

式 中 :

DI— 病情指数,%;

X — 病级数;

n — 发病株数;

N — 鉴定总株数。

GB/T 19557.5—2017

B.3.22.3 病情分级标准如下:

— 0级:无侵染症状;

— 1级:接种叶上有稀疏的褐色斑点,不扩展;

——3级:叶片上有较多的病斑,多数凹陷,叶背无霉;

5 级:叶片病斑向四处扩展,叶背生少量的霉层;

— 7级:病斑扩展面积达叶片的1/2以上2/3以下,有较多的霉层;

9 级:病斑扩展面积达2/3以上,有大量的霉层。

B.3.22.4 性状分级标准见表 B.2。

B.2 抗霜霉病分级

表达状态

病情指数

代码

高抗

0.01~10.00

1

高抗到抗

10.01~20.00

2

20.01 ~ 30.00

3

抗到耐

30.01~40.00

4

40.01 ~ 50.00

5

耐到感

50.01~60.00

6

60.01 ~ 70.00

7

感到高感

70.01~80.00

8

高感

80.01 ~ 100

9

B.3.23 性状40 抗性:病毒病

B.3.23.1 测试材料播于室内8 cm
营养钵或育苗盘中。育苗土按草炭:田园土1:2的比例配制。田

园土需经过高温消毒(120℃,1 h)。
每钵播2粒~3粒种子,2叶期定苗。应保证苗齐、苗壮,整齐一

致。接种后20 d 观测叶。每测试材料设3次重复,每次重复10株。

B.3.23.2 苗期人工接种鉴定分为以下两步:

1) 病汁液的准备:取症状明显的病叶加pH=7 的0.05 mol/L
的磷酸缓冲液2倍~5倍,研碎,再
加入病叶的2倍磷酸缓冲液供使用。或用含0.1%巯基乙醇的磷酸缓冲液,缓冲液与病叶比为
20:1。

2)
接种:当幼苗的第3片真叶充分展开后,在叶上接种。接种时,先在被鉴定材料上喷38μm~
48μm(300
目~400目)的金刚砂,取病汁液摩擦接种两个叶片。单株接种后立即用净水冲洗
叶面,接种后遮阴24 h。 隔日再接 一 回。在25℃~28℃下培养20 d
后调查病情。按式 (B.1)计算病情指数。

B.3.23.3 病情分级标准如下:

——0级:无侵染症状;

— 0.1级:接种叶出现个别褪绿斑;

——0.5级:接种叶出现少数褪绿斑;

—— 1级:多数叶片有多数褪绿斑,或少数叶片轻微花叶;

— 3级:多数叶片至全株轻花叶;

— 5级:全株重花叶,部分叶片皱缩,或叶柄局部坏死,少数叶片畸形;

GB/T 19557.5—2017

7
级:全株重花叶,伴有枯斑,部分叶片枯死;或全部叶片皱缩畸形,植株严重矮化;

— 9级:大部分叶片枯死以致整株坏死。

B.3.23.4 性状分级标准见表 B.3。

B.3 抗病毒病分级

表达状态

病情指数

代码

高抗

0.01~10.00

1

高抗到抗

10.01~20.00

2

20.01 ~ 30.00

3

抗到耐

30.01~40.00

4

40.01 ~ 50.00

5

耐到感

50.01~60.00

6

60.01 ~ 70.00

7

感到高感

70.01~80.00

8

高感

80.01 ~ 100

9

B.3.24 4 1 抗性:黑斑病

B.3.24.1 测试材料播于室内8 cm
营养钵或育苗盘中。育苗土按草炭:田园土1:2的比例配制。每钵
播2粒~3粒种子。1叶期定苗,保证苗齐、苗壮,整齐一致。每测试材料设3次重复,每次重复10株。
B.3.24.2
苗期人工接种鉴定:当第2片真叶充分展开后接种黑斑病菌。将每滴含50个孢子(或
1200个孢子/mL)
左右的孢子悬液,滴在第2片真叶上,在20℃左右黑暗条件下保湿24 h。
正常管理 3d。 自第4天开始每天夜间保湿,白天给以光照。第7天保湿24 h
后调查病情。按式(B.1)计算病情

指数。

B.3.24.3 病情分级标准如下:

——0级:无侵染症状;

—— 1 级:接种叶生褐色小点,褪绿斑;

——3级:接种叶生褐绿斑,无霉层;

——5级:接种叶生褐色轮纹斑,有较少霉层,病斑外无明显的坏死区;

——7级:接种叶生褐色轮纹斑,斑上有较多的霉层,周围有明显的坏死区;

— 9级:接种叶病斑连成片,且大面积的枯死,霉层明显。

B.3.24.4 性状分级标准见表 B.4。

B.4 抗黑斑病分级

表达状态

病情指数

代码

高抗

0.01~10.00

1

高抗到抗

10.01~20.00

2

20.01 ~ 30.00

3

抗到耐

30.01~40.00

4

40.01 ~ 50.00

5

GB/T 19557.5—2017

B.4 ( 续 )

表达状态

病情指数

代码

耐到感

50.01~60.00

6

60.01 ~ 70.00

7

感到高感

70.01~80.00

8

高感

80.01 ~ 100

9

B.3.25 性状42 抗性:黑腐病

B.3.25.1 测试材料播于室内8 cm
营养钵或育苗盘中。育苗土按草炭:田园土1:2的比例配制。每

钵播2粒~3粒种子。2叶期定苗,保证苗齐、苗壮,整齐 一
致。每测试材料设3次重复,每次重复

1 0 株 。

B.3.25.2 苗期人工接种鉴定:在肉汁胨或 PDA
上培养供接种用的黑腐病菌,培养温度为27℃,培养

时 间 2 d。
使用前加入无菌水稀释。用比浊法或血球计数法调整细菌浓度,使其为10⁸个/
mL~

10°个/mL。
当幼苗长至4片~5片真叶时进行接种。接种前将测试材料在保湿箱中保湿 一
夜,使其叶 缘出现水珠。第2天早晨将上述浓度的菌液喷到叶面上。接种后保湿24
h, 然后打开覆盖,在20℃~ 30℃的环境下正常管理。接种后3周左右时进行调查。
一 般每株苗自下往上查5片叶。按如下分级

标准调查每片叶的发病情况。按式(B.1) 计算病情指数。

B.3.25.3 病情分级标准如下:

——0级:无侵染症状;

1 级:水孔处有黑色枯死点,无扩展;

——3级:病斑从水孔处向外扩展,病斑占叶面积的5%以下;

——5 级:病斑占叶面积的5%~ 25%;

—— 7级:病斑占叶面积的26%~ 50%;

——9级:病斑占叶面积的50%以上。

B.3.25.4 性状分级标准见表 B.5。

B.5 抗黑腐病分级

表达状态

病情指数

代码

高抗

0.01~10.00

1

高抗到抗

10.01~20.00

2

20.01 ~ 30.00

3

抗到耐

30.01~40.00

4

40.01 ~ 50.00

5

耐到感

50.01~60.00

6

60.01 ~ 70.00

7

感到高感

70.01~80.00

8

高感

80.01 ~ 100

9

GB/T 19557.5—2017

B.3.26 性状43 田间耐热性

田间耐热性,在日均气温25℃以上条件下栽培。调查结球紧实度达半成心以上的植株数,根据式

(B.2) 计算结球率。

style="width:1.90011in;height:0.5533in" /> … … ………… (B.2)

式中:

X—— 结球率,%;

n ——结球株数;

N— 总株数。

B.3.27 性状46 叶球:叶片数量

叶球:叶片数量,计数长度大于1 cm 球叶叶片数。

B.3.28 性状47 叶球:软叶率

叶球:软叶率,收获期叶球的软叶重量占叶球重量的百分数为软叶率。

称量叶球重量、短缩茎重量和中肋重量,按式(B.3) 计算软叶率以百分数表示。

style="width:3.28669in;height:0.59334in" /> …… …………… (B.3)

式中:

X — 软叶率,%;

m — 叶球重量,单位为千克(kg);

mi ——短缩茎重量,单位为千克(kg);

m₂— 中肋重量,单位为千克(kg)。

B.3.29 性状48 耐贮性

耐贮性,在贮藏温度为0℃~1℃,空气相对湿度为85%~90%的条件下贮藏150 d
。调查脱帮、心

柱、裂球、腐烂、病害等,并测定损耗率,按式(B.4) 计算贮藏性。观测30株。

style="width:2.7in;height:0.59334in" /> … … … … … … … …(B.4)

式中:

X — 损耗率,%;

mi — 入窖质量,单位为千克(kg);

m₂-- 出窖质量,单位为千克(kg)。

B.3.30 性状49 冬性

冬性,将萌动期种子于3℃下处理20 d 后,在20℃~21℃、白天日光8
h、夜间补光至60001x~

80001x 、6h 条件下栽培。调查从播种到50%植株现蕾天数。观测30株。

style="width:2.37998in" />style="width:12.06007in" />style="width:12.06007in" />GB/T 19557.5—2017

C

(规范性附录)

大白菜技术问卷

(申请人或代理机构签章)

申请号:

申请目:

[由审批机关填写]

一、品种暂定名称

二、申请测试人信息

姓名:

地址:

电话号码: 传真号码:

邮箱地址:

育种者姓名(如果与申请测试人不同):

三、植物学分类

拉丁名:

中文名:

四、品种类型

在相符的类型[]中打 √ 。

1.繁殖方式

常规品种

自交系

杂交种

不育系

细胞质雄性不育系

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

核基因互作雄性不育系

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系

隐性核基因雄性不育系

2.生态类型

春播

夏播

秋播

五、待测品种的具有代表性彩色照片

{品种照片粘贴处}

(如果照片较多,可另附页提供)

GB/T 19557.5—2017

六、品种的选育背景、育种过程和育种方法(包括系谱、培育过程和所使用的亲本或其他繁殖材料来源

与名称的详细说明)

七、适于生长的区域或环境以及栽培技术的说明

八、其他有助于辨别待测品种的信息

(如品种用途、品质抗性,请提供详细资料)

九、品种种植或测试是否需要特殊条件?

在相符的[ ] 中打 √ 。

是[ ] 否[ ]

(如果回答是,请提供详细资料)

十、品种繁殖材料保存是否需要特殊条件?

在相符的[ ] 中打 √。

是[ ] 否[ ]

(如果回答是,请提供详细资料)

十一、待测品种需要指出的性状

在表中相符的代码后[ ]中打 √,若有测量值,请填写在表中。

GB/T 19557.5—2017

待测品种需要指出的性状

序号

性状

表达状态

代码

测量值

1

*外叶:颜色(性状3)

黄绿色

浅绿色

中等绿色

深绿色

灰绿色

1 [] 2 [] 3 [] 4 []

2

*植株:生长习性(性状13)

直立

半直立

平展

1 [] 2 []

3

*外叶:中肋颜色(性状20)

白色

绿白色

浅绿色

中等绿色

1 []

厂 7

2

3 [] 4 []

4

叶球:顶部闭合类型(性状25)

开放

半开放

闭合

1

2

3

[]

[ ]

[]

5

*仅适用于闭合类型品种:叶

球:抱合类型(性状26)

拧抱

合抱

叠抱

1 [] 2 [

3

6

仅适用于闭合类型品种:叶球: 顶部形状(性状27)

尖 圆 平

[]

2 [] 3 []

7

叶球:形状(性状30)

球形

头球形

筒形

长筒形

炮弹形

1 []

2

[]

4 [] 5 []

8

*叶球:内叶颜色(性状33)

白色

浅黄色

中等黄色

橙色

紫色

1 [] 2 [ ]

3

4 ] 5 ]

9

*成熟期(性状38)

极早

极早到早

早到中

中到晚

晚到极晚

极晚

1 [] 2 ] 3 [] 4 ]

5

6

7

8 [] 9 []

GB/T 19557.5—2017

十二、 与近似品种的明显差异性状表达状态描述

在自己知识范围内,请申请测试人在下表中列出待测品种与其最为近似品种的明显差异。

待测品种与近似品种的明显差异性状表

近似品种名称

性状名称

近似品种表达状态

待测品种表达状态

备注:(有助于待测品种特异性测试的信息)

申请人员承诺: 技术问卷所填写的信息真实!

签名:

延伸阅读

更多内容 可以 GB-T 19557.5-2017 植物品种特异性、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大白菜. 进一步学习

联系我们

T-GIAEC 001—2023 工业锅炉定期节能检查技术规范.pdf